1月13日,在京召開的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總結推進會上獲悉: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和保護取得顯著成效。
據介紹,截至2021年底,全國行政村普查完成率達99.7%,鑒定優(yōu)質特色新資源18個,初步摸清我國畜禽品種分布狀況,填補了青藏高原區(qū)域調查的空白,實現區(qū)域全覆蓋、應查盡查。各地邊普查、邊收集、邊保護,國家家畜基因庫搶救性收集保存六大畜種遺傳材料5萬份,資源保存總量達到120萬份,躍居世界首位。159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已有147個建立保種場或保護區(qū),有效明確了保護主體。同時,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建設也將加快推進開工建設。
會上強調,今年重點要組織開展好畜禽品種生產性能測定、畜禽精準鑒定、新資源發(fā)掘鑒定和搶救性收集保護。精準鑒定要圍繞加快建立畜禽品種分子身份證、開展優(yōu)異基因挖掘和構建參考基因組3個方面逐步展開。目前,前期驗證試驗和技術規(guī)范制定正在全面推進,部分畜種試驗樣本采集已經啟動,牛、羊、馬等五大畜種168個品種的分子身份證構建、75個優(yōu)異性狀挖掘工作已經全面啟動。
農業(yè)農村部種業(yè)管理司和全國畜牧總站有關負責人表示,各地要結合此次面上普查結果,抓緊推進相關工作,有條件的要加快建設保種場、保護區(qū),明確保護主體,強化責任落實。同時,要加強與發(fā)展改革、財政等部門協(xié)調溝通,保障普查工作開展,并組織本地區(qū)畜牧技術推廣機構、科研院校、資源保護單位、村級防疫員等各方力量積極參與,形成工作合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