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氏股份近日公告稱,為了拓寬融資渠道、降低融資成本,結合目前海外債券市場的情況和公司資金需求狀況,公司擬在境外發(fā)行總額不超過5億美元的高等級債券。
溫氏表示,本次境外美元債券發(fā)行募集的全部資金將在符合國家監(jiān)管要求的條件下調回境內使用,公司將按照外匯管理局相關要求進行登記備案、結匯和回流。募集資金主要用于補充公司及公司下屬子公司的項目建設資金、償還境內公司債券及金融機構貸款和一般公司用途。
溫氏去年在境內先后發(fā)行了兩期分別為5億元和2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。兩期債券的期限均為5年期,附第3年末發(fā)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。票面利率分別為4.60%和4.87%,其中前者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,后者擬用于償還公司借款及補充營運資金。據了解,中資美元債近年呈現爆發(fā)式增長。彭博數據顯示,2017年共有2157只中資美元債完成發(fā)行,融資總額高達3139億美元,債券數目和發(fā)行量分別是2016年的2.43倍和6.23倍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這主要是來自國內債券市場利率抬升的背景下企業(yè)的融資替代,另外人民幣匯率的企穩(wěn)和國內外市場的互補性也是中資美元債不斷擴容的重要原因。在人民幣國際化還有資本市場跟國際接軌的背景下,中資美元債市場長期來看仍有很大的空間。
民生證券研究院指出,中資美元債的平均發(fā)行利率在3.1%左右,包括食品與飲料在內的多數行業(yè)發(fā)行利率的中樞水平在3%~4%之間。
溫氏去年的債券信用評級報告顯示,未來公司重大資本性支出主要方向是養(yǎng)豬業(yè),包括種豬場和飼料廠等及其配套設施,其前五大在建項目(凌源溫氏、定襄溫氏、遵義溫氏、旬邑溫氏和萊蕪溫氏)未來投資額為25.74億元,主要依賴自有資金進行建設。
另一方面,評級報告稱,截至2016年末,溫氏已獲銀行授信額度112.28億元,已使用0.00億元,公司間接融資渠道暢通;同時,溫氏作為上市公司,直接融資渠道暢通。
不過,溫氏曾在2017年11月公告,由于未能在中國證監(jiān)會核準批復文件規(guī)定的6個月有效期內完成非公開發(fā)行股票事宜,相關批復已自動失效。此前,公司擬通過向溫氏家族成員及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增發(fā)募資11.56億元,用于赤峰、永壽、亳州和江永四個生豬養(yǎng)殖項目建設。
溫氏2017年共銷售商品肉豬1904萬頭,其目標是在2019年達到2750萬頭的出欄量。